学院坚持需求导向,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,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体系。近年来,学院先后开展实施“星级专业建设工程”和“一流专业建设提升计划”,以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为引领,致力于做强一流本科、建设一流专业、培养一流人才,提高人才培养能力,力争形成一批在省内有影响力、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对社会有吸引力的特色专业。 着力构建省、市、校三级优势特色(重点)专业结构体系。2014—2016年立项建设3个省级“十二五”新兴特色专业,2017年立项建设3个省级“十三五”优势特色专业,2019—2022年立项建设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省级一流(特色)专业数量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;2019—2024年立项建设3个市级重点专业;2017—2019年立项建设11个星级专业,2022—2024年立项建设8个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 持续提升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契合度。2013—2019年,开展两轮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,共停招4个专业;2018年,机械工程专业设置“新工科实验班”,后持续增设、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制造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电气工程与智能管理等9个专业;进一步强化“四新”导向,设置新工科和新文科专业(方向)28个,90%以上专业紧密对接地方产业。 目前,学院有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文学、法学、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,设置31个招生专业,全部为应用型专业,涉及工学、理学、文学、法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,形成了信息制造类、创意设计类、经济管理类、现代服务类等四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。 |